
|
職稱 |
教授 |
出生年月 |
1958年1月 |
學科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研究方向 |
高新技術發展與戰略管理 |
電話 |
13804565129 |
郵編 |
150080 |
電子郵箱 |
wanghongqi36@126.com |
王宏起 |
通訊地址 |
哈爾濱市學府路52号伟德betvlctor网页版(西區)111信箱 |
個人簡介
王宏起,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高新技術發展與戰略管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9),龍江學者(2007,2011),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2007),黑龍江省勞模(2017),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理事,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技術孵化與創新生态化分會常務副理事長,黑龍江省管理學會副理事長。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高新技術發展與戰略管理”負責人,黑龍江省高校哲學社科學術創新團隊“高新技術發展與戰略管理”帶頭人,黑龍江省勞模與工匠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并擔任《技術經濟》等期刊編委。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評估“優秀”),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基礎性工作專項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省部級科技計劃項目20多項,以及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在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及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12項和省長特别獎1項;為政府及企業提供科技規劃與咨詢報告100多份,獲省主要領導批示12人次,效果顯著。
教育經曆
2003.03-2006.03哈爾濱工程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博士後
2000.03-2002.07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 博士
1986.09-1989.01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工程 碩士
1978.03-1981.12哈爾濱科技大學機械系機械制造工藝及設備 學士
工作經曆:
2008.11-至今 伟德betvlctor网页版 伟德betvlctor网页版 教授、博導
2002.04-2008.10 伟德betvlctor网页版 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教授、博導
1997.09-2002.03 伟德betvlctor网页版 經濟管理學院 教授、碩導
1982.03-1997.08 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 管理系 助教、講師、副教授、碩導
1975.07-1978.02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溫春果樹場 知青
代表性研究成果
[1] 推進黑龍江省石墨烯産業創新發展的咨詢服務報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20年
[2] 區域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綜合優勢理論與方法研究.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13年
[3] 高新技術企業R&D聯盟綜合優勢及其實現路徑與管理方法研究.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2015年
[4] 黑龍江省高新技術産業管理及科技資源配置研究.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
[5] 農村藥品供應鍊系統創新與優化工程.黑龍江省省長特别獎. 2008年
[6] 基于WTO的黑龍江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及戰略管理研究.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
[7] 高新技術企業綜合優勢理論與方法研究.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2006年
[8] 高新技術産品認定與評價系統研究.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1年
[9] 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集成管理研究——以黑龍江省創新創業共享服務平台為例.科學出版社.2013
[10]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7YFB1401800).哈長城市群綜合科技服務平台研發與應用示範.在研(子課題負責人)
[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473062).區域科技資源共享平台生态化演進機理、集成服務模式與管理方法研究.已結題(負責人)
[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173062).區域戰略性新興産業綜合優勢理論方法及實證研究. 已結題,評估優秀(負責人)
[13] 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2010GXS5D198).基于TRIZ理論的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模式與管理方法研究. 已結題(負責人)
[1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773033).高新技術企業R&D聯盟綜合優勢及其實現路徑與管理方法研究. 已結題,評估優秀(負責人)
[15] 國家基礎性工作專項計劃(2007FY140300)“技術創新方法(TRIZ理論)試點建設與推廣”已結題,(子項目負責人)
[1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473020)“區域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綜合優勢理論與方法研究” 已結題,評估優秀(負責人)
[1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073006)“高新技術企業綜合優勢理論與方法研究” 已結題,評估優秀(負責人)
[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9670025)“高新技術産品評價的理論與方法研究” 已結題,評估優秀(負責人)
[19] 基于平台的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範式演進機理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9,(11): 153-165.(CSSCI)
[20] 戰略性新興産業核心能力形成機理研究-以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為例[J]. 科研管理,2018 39 (2): 143-151. (CSSCI)
[21] 新能源汽車創新生态系統演進機理——基于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案例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6,(4):81-94. (CSSCI)
[22]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Chinese industries[J].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ing.2013,58:961-970.(SCI&EI)
[23] Cross domain adaptation by learning partially shared classifiers and weighting source data points in the shared subspaces[J].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2018,29(6):237-248.(SCI&EI)
[24] 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協同度模型及其應用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2,(6):1-4. (CSSCI)
[25] 基于規則的高新技術産品認定方法及應用研究[J].科研管理.2011,(4):51-58. (CSSCI)
[26] 企業主導優勢及其選擇方法研究[J].中國軟科學. 2010,(7): 151-157.(CSSCI)
[27] 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綜合優勢發展路徑與演化規律[J].科學學研究. 2009, 27(7):999-1004.(CSSCI)
[28] 基于高新技術産業集群生命周期的科技計劃支持策略[J].科研管理. 2008.(3): 53-59.(CSSCI)
[29] 企業綜合優勢理論研究[J].管理世界.2005,(4):151-152.(CSSCI)
[30] 高新技術企業戰略聯盟的組織學習及策略研究[J].中國軟科學. 2005,(3):72-76.(CSSCI)
[31] 高新技術産品綜合認定方法及應用研究[J].管理世界.2002,10(3): 145-146.(CSSCI)
[32] 高新技術産品綜合分類評價方法及其應用研究[J].中國軟科學. 2002,(8): 109- 113.(CSSCI)
[33] 高新技術及其産業的界定和使用規範化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 23(4):8-11.(CSSCI);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高新技術産業化》2002,(4)全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