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題報告的目的、意義
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是開展學位論文工作的基礎,是保證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
開題報告是博士生在導師指導下撰寫并由導師審查批準的學術文件。準備開題過程是導師對博士生進行課題指導的重要步驟,也是師生在所選課題範圍内共同切磋,整理、确定論文思路及主線的重要科學活動。
開題報告的口頭答辯過程是對博士生論文準備工作、前期成果及整體方案的論證答辯訓練,書面報告是對以上工作的綜合寫作訓練。開題報告評審小組對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進行的評審,既是對博士生學位論文的理論、試驗研究方案論證階段的一次綜合考核,又是論文工作初期進行的一次同行專家的集體輔導,将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對論文的科學思路、研究方法等重要問題提供咨詢、建議和幫助,使論文工作的方向更為合理。
二、開題報告工作安排
1、博士生必須将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書面材料提交導師審閱,經導師認可後,方可進行口頭報告。
2、由各博士點組織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博導、教授5~7人,組成開題報告評審小組,聽取博士研究生的口頭報告,并對報告内容進行評議審查。
3、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時間由博士生導師根據博士生工作進度情況确定,但一般應于入學後的第三學期結束前完成,最遲應于第四學期結束前完成。
三、開題報告的内容
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意義;國内外在該方向的研究現狀及分析(文獻綜述);前期的理論研究與試驗論證工作的結果;學位論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實施方案及其可行性論證;預期取得成果的創新性;論文進度安排,預期達到的目标;為完成論文已具備和所需的條件、外協計劃及經費;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以及解決的途徑;主要參考文獻。
四、對開題報告的要求
1、在大量掌握有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國内外在該研究方向上(特别是學科前沿)的研究動态,近年來取得的主要進展,主要研究方法及已有成果進行全面的介紹和分析,對引用的文獻和論述要準确注明出處。
2、明确闡明課題研究的目的和課題的理論水平及實際意義。
3、閱讀的主要參考文獻應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資料不少于二分之一,參考文獻中近五年内發表的文獻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須有近二年内發表的文獻資料。教材、技術标準、産品樣本等一般不應列為參考文獻。
4、開題報告應以正規答辯的方式進行。博士生進行口頭報告的時間應不少于30分鐘,書面報告的字數應不少于1.5萬字。
五、評審工作
1、開題報告的評議結果為通過或不通過。口頭報告及答辯結束後,評審小組應舉行内部會議讨論是否準予通過,并對通過的報告提出補充、修正意見。
2、開題報告結束後,評議小組要填寫《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評議結果》上報各學院、系,内容包括論文選題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對文獻綜述、博士生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評議。
3、對通過的開題報告,博士生應根據評審小組的意見進行修改,經導師審閱通過後,交系(院)研究生秘書保存。研究生學院定期組織專家小組對開題報告進行抽查。
4、不通過者必須在三個月内再次進行開題報告。第二次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仍未通過者,将取消其學籍。
5、博士生在申請博士學位時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其研究方向與主要内容應與開題報告基本一緻。論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變動時,必須重新進行開題。
研究生院網站相關闆塊鍊接:http://graduate.hrbust.edu.cn/gzzd/pygl.htm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