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衆多的大學畢業生仍為能留在大城市工作而四處奔波時,在東北黑土地上走來了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風華正茂,他們激情飛揚,他們扛着鮮豔的紅旗、穿着志願者的紅色T恤,唱着那首久别的《青春之歌》踏上了自己的人生旅程。他們讀懂了責任的含義和奉獻的價值。他們要去的地方是農村,工作的舞台在鄉鎮,他們是重演“上山下鄉”故事裡的主角。激情歲月,好兒女們共赴西部藍天。我校2003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陳豔剛同學,就是這群人裡的傑出代表。走在理工大學的校園,提起大學生志願者陳豔剛的名字,師生們都會贊不絕口,并被他的事迹所感染,并油然而生敬意之情。
陳豔剛,中共黨員,山東淄博人,1999年考入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大學期間,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四年中他加強思想理論修養,修思想,修品德;刻苦學習,學知識,學本領。2003年畢業前夕,毅然放棄到光大銀行和福建某大學工作的機會,加入到志願服務的行列,陳豔剛是學校第一個報名參加由團中央等四部委共同組織實施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的學生。他先被分到甘肅省岷縣經貿局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半年後調到岷縣團縣委。在甘肅的兩年中,陳豔剛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下田勞動、到基層調研、抗震救災、組織志願者為農民傳授知識、為鄉鎮企業職工舉辦技能培訓班、為剩餘勞動力聯系進城務工……在甘肅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堅實而快樂的足迹。在甘肅的這片熱土上,他收獲着無限的希望。他先後被評為甘肅省岷縣先進工作者、縣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定西市第一屆青年聯合會委員候選人、定西市西部創業先進個人、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甘肅省先進個人, 2004年12月5日又榮獲首屆“黑龍江省十大傑出志願者”稱号(是全省唯一獲得此項榮譽的大學生)。他的事迹先後被黑龍江衛視、甘肅省定西市電視台、中青網等多家媒體采訪報道過。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弘揚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用青春與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青春樂章。伟德betvlctor网页版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高軍教授曾這樣評價陳豔剛:他就像從我們理工大學這個搖籃裡飛出的小雄鷹,不辭辛勞,不停地銜來幸福的種子,播撒在甘肅岷山這塊貧瘠的土地上。他是岷縣人民的一隻幸福鳥,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産黨員,他用自己的行動,在實踐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他的心系祖國、心系人民,把個人的理想抱負、價值的實現溶于祖國和人民的事業的行動和精神,為我們全校學生樹立了榜樣,這樣的青年人,黨和人民是信得過的,也是祖國和黨的未來和希望。
陳豔剛是我校學生黨員的傑出代表,為新時期的共産黨員樹立了鮮活的榜樣。
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好學生
1999年10月,與其他剛剛經曆了高考而走進大學校門的大一新生一樣,還顯稚嫩的陳豔剛被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錄取,步入了理想中的象牙塔,開始了美好的大學生活。
大學期間,陳豔剛熱愛所學的專業知識,刻苦努力學習,學習成績良好,并且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主動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并按時彙報思想,經過積極的努力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成為一名大學生黨員。在學習之餘,陳豔剛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是老師的好助手。作為班級的生活委員,他積極主動地為廣大同學服務,為同學解決生活上的各種困難。
作為一名黨員,陳豔剛主動承擔起了為廣大特困生服務的任務。從大二時起,他便與其他同學一道在學院的勤工助學中心任職,并任主任職務。在此期間,他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為了幫助特困生解決生活費問題,他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和節假日,到企業和單位為特困生聯系工作崗位,并通過勤工助學的方式,每年都獲取資金幾千元,解決了學院大部分特困學生的生活困難。
在陳豔剛看來,大學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四年的大學生活中,他過得充實快樂,因為他沒有讓時光虛度,而是,在不懈地努力着。也正因如此,他成為了老師和同學眼中一名的好學生。一個有理想、有愛心、有追求的進步青年。
青春的選擇,無悔的決定
2003年6月,陳豔剛面臨大學畢業,人生也到了抉擇的十字路口。此時,團中央、教育部、人事部、财政部等共同組織實施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共選拔出6000名大學生到西部183個貧困縣的鄉鎮開展為期1—2年的志願服務工作。伟德betvlctor网页版有11名畢業生榮幸當選,陳豔剛就是他們當中的一位。面臨選擇,他放棄了到中國光大銀行和福建某大學任教的工作機會,毅然地投身于“西部計劃”。面對老師、同學和親人那一雙雙疑惑的目光,他讀懂了人們對他的惋惜:為什麼放着那麼好的工作不去,而選擇去西部,選擇去吃苦呢?兩年的生活,那種苦能受得了嗎?能堅持下來嗎?那一刻,他隻想對大家說一句話:爸—媽,老師,同學們,請你們放心吧!兩年後,我會向你們證明這種選擇是正确的,我要讓你們因為我的選擇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我想,龍江人肯定也會為我們今天的選擇感到自豪的!在他心中有一種信念:國家培養了我,現在是我回報祖國和人民的時候了,西部需要我,那裡雖然苦,但确是我磨煉自己的好地方,我要用自己的知識和汗水去服務那裡的人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陳豔剛作出了人生路上無悔的選擇,來到了甘肅省岷縣從事志願服務工作。岷縣就坐落在岷山腳下。這裡生活雖然艱苦,但在這裡他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到貧困地區創業、到艱苦地區實現價值,對即将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既是一個令人激動的好消息,又是一次面臨抉擇的人生考驗。面對大城市的優越生活,很多同學都懷疑能不能堅持住。但在陳豔剛的心中卻始終堅信: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活動是他做出的無悔選擇,他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到貧困地區去實踐自己的理想,越是艱苦才更能顯現自己的價值。
志願途中不畏風雨的探路者
2003年9月,在去岷縣的路上陳豔剛遇到了雨後的泥石流。推土機在前面開路,大客車在後面緩緩跟進,平時蘭州到岷縣需要6個小時的路程,沒想到卻整整走了2天。提到岷縣,可能知道的人比較少,但大家肯定都聽過“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顔”這首詩吧!岷縣就坐落在岷山腳下。當時想起這首詩時,陳豔剛的心中充滿了激情與力量。
他的服務單位是岷縣經貿局,負責統計報表工作。為盡快适應工作環境,每天早上他都提前到辦公室提水、掃地,整理熟悉當天的文件。在領導和同事們的熱心幫助下,他很快進入了工作角色,與同事打成了一片,為以後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2003年9月8日,這是到單位工作的第二周,陳豔剛被選為調研小組成員,由縣長郭寬宇帶隊,深入各個重點企業開展調研。十幾天的奔波,累的渾身幾乎要散架了,但還是堅持了下來。利用工作之餘,根據調研的基本情況,他撰寫了一篇題目為《對岷縣企業發展的幾點認識》的文章,得到有關經濟部門領導的肯定。但他沒有過分高興,畢竟這隻是工作的開始,加之自己又剛邁出校園,各方面經驗不足,所以從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嚴格要求自己:凡事要從零開始,要幹,就要幹好。
2003年11月13日,岷縣發生李氏5.2級地震。當天晚上,部分志願者代表,在團縣委辦公室召開了緊急會議,主題是:大學生志願者應該為災區人民做點什麼?經過協商,決定第二天向全社會開展募捐活動。
14日一大早,他們便行動起來,志願者們帶頭捐款。在縣城的大街小巷,一上午共發放“奉獻愛心、救助災區”倡議書5000多份。他們喊的口幹舌燥,走的兩腿發酸,這其中面對的有笑臉,也有罵聲,可他們什麼都不在乎,因為災區人民正企盼着他們的幫助!兩天下來,募捐成績還是不小。共收到社會各界捐款現金13000多元,物品折價7000多元,全部送到災民手中。這次活動同時也樹立了志願者良好的社會形象。
11月16日,陳豔剛主動申請深入災區一線進行抗震救災,和災區人民站在一起并肩作戰,共建家園。村裡道路不通,農戶又都住在幾百米高的半山腰上,上下一次就得大半天時間,這給救災工作帶來相當大的困難,加上災民情緒不是很穩定,所以,他得邊工作邊穩定民心。為避免餘震造成新的人員傷亡,他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每天晚上,他都堅持和村民代表挨家挨戶檢查一遍,直到災民已全部撤出危房搬進救災帳篷後,才回去休息三、四個小時。每天天不亮,他們就起來工作。
一次,他下山去擡帳篷的支架時,看到有一排救災帳篷整齊地并排着,出于好奇,他走了進去。原來那是村裡小學的臨時教室,很簡陋,沒有黑闆、沒有爐子、沒有任何取暖設備,他跟那些孩子們随便聊了起來,聊學習、聊生活。看着孩子們紅紅的小手,他問他們平時吃什麼時,教室裡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一個小女孩站起來笑着對他說:天天吃羊(洋)?魚(芋)?蛋。他心裡很納悶:生活條件這麼好!天天有羊肉、魚肉和雞蛋吃,後來,他才明白:“洋芋蛋是方言,就是指咱們說的土豆。” 這件事深深觸動了他的心,他下定決心盡自己的所能為改變西部的貧窮和落後盡一份力。
在工作中,陳豔剛深深地感覺到:不到西部基層,不會理解什麼是信息閉塞;不到西部基層,不知道什麼是交通不便;不到西部基層,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貧困落後。在災區才真正讀懂了“幸福”這兩個字。
經過他們的努力,救災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當他們離開山村的時候,村民們都來送别、道謝,用莊稼人樸實的話語,向他們表達着感激之情。當聽到他們還要來幫村民修建新房時,村民的眼睛裡閃爍着感激的淚花。救災工作讓陳豔剛深深地體會到:大學生隻掌握知識還遠遠不夠,必須樹立起群衆意識、群衆觀點,想群衆所想,急群衆所急,把自己的知識和熱情真正運用到為人民服務的實際工作中去,才能實現知識和人生的雙重價值。
每次下鄉,他都看見不少年輕人靠在牆角下,或是曬太陽或是聊天,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他就想,他們怎麼不出去打工、掙點錢呢?看在眼裡記在心上。2004年春節,陳豔剛放棄與家人團聚和休息的時間,自費到青島、濟南、萊蕪等大中城市,積極為岷縣剩餘勞動力聯系打工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天的奔波,最終與濟南市達成幾百名的勞務輸出意向。利用這次機會,他還積極促成山東省榮成市團委與岷縣團委締結成友好團委,第一期合作項目—資助100名特困生,已經得以實施。
針對各地志願者面對的信息閉塞、交流不便等共性問題,為振奮大家的鬥志、堅定服務信念,利用節假日,陳豔剛和幾個志願者在一起研究商讨,最後決定創辦一本《志願者》雜志,初衷是為來西部服務的志願者搭建一個溝通與交流的平台,交流彼此的經驗,取長補短,并把她作為東中部地區了解西部地區的一個窗口,力争為西部計劃、為志願者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申請刊号、籌措資金、編輯稿件,他們吃了不少苦,少睡了不少覺,但是當聽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信息反饋時,他心裡高興極了。
2004年6月,他們免費為岷縣鄉鎮企業職工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經濟知識培訓;為宣傳岷縣和西北地區的“花兒”文化,他負責策劃了“首屆西北地區花兒歌手大獎賽”推廣方案(花兒就是西北地區農民即興演唱的一種山歌)。
700多個平凡而又充滿感動的日日夜夜,陳豔剛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獻身西部”的铮铮誓言,用汗水和智慧在西部譜寫了一曲曲壯美的青春之歌。他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壯舉,然而他的行動卻感染了許多人。對工作的熱情,對志願服務精神的執著,讓人們的心中蕩起了層層波浪。他把青春的光華撒播在貧瘠山鄉,奉獻的路有苦有樂,離開親人,遠離家鄉,失去的他無怨無悔,獲得的将永遠珍藏。在甘肅生活、工作了1年,他因工作成績突出,于2004年 6月10日被團省委邀請回到了哈爾濱做事迹報告。幾天的時間,他先後被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邀請作了報告。陳豔剛同學是理工學子的傑出代表,為學校争得了榮譽。為鼓勵先進,學校給予了陳豔剛校長特别獎、并獎勵人民币1000元。
在這兩年的西部工作、生活中,他曾經有過孤獨和無助,有時侯也哭喊過、抱怨過。但是,有一個信念他始終沒有動搖:在工作崗位上,别人能幹的,我一定能幹;别人不能幹的,也想辦法努力幹好!
通過參加西部計劃并親身到基層,他最大的收獲就是:了解了國情、了解了西部,懂得了責任,更懂得了奉獻。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汗水甚至淚水,讀懂了“志願精神”的真正内涵。
獻身西部寫人生
2005年9月,根據志願者的服務規定,陳豔剛即将服務期滿,完成2年的服務工作。是回到山東年邁的父母身邊還是選擇更好的工作地點和工作機會,成為陳豔剛面臨的又一次選擇。最後,他又一次選擇了離家千裡的西部熱土,他準備參加西部公務員的考試。在今年陝西省公務員考試中,他已收到了該省省委組織部的錄用通知書。但是他決定不去了,因為想繼續留在甘肅,留在那他工作過和付出過的地方,因為那裡留下了他難忘的回憶、辛勤的汗水和無悔的選擇。留在西部,獻身西部,放棄安逸,選擇艱苦,已經成為他人生中的不變的信念。他現在的選擇或許與他當初放棄了到中國光大銀行工作和福建某大學任教一樣,不被人理解。也許這就是一種真正的志願精神的延續,這就是一個共産黨員的人生抉擇,他要用一生的時間在西部的土地上書寫自己的精彩人生,描繪自己的人生壯美,在西部的秀美河山中诠釋着青春無悔和青春萬歲!